在藥理學中有個名詞叫做生物利用度〈bioavailability〉,意思是藥劑進入身體後,被身體利用的比例,因為相同的劑量與配方,很可能因為各種狀況造成吸收率不佳,近年來保健食品的使用習慣日漸盛行,生物利用度開始被人們重視與討論,德林整理了關於生物利用度的資料,讓我們來看看這個專業名詞究竟是甚麼意思吧!
生物利用度:iv是靜脈注射、po是口服劑型 |
生物利用度〈bioavailability〉或稱生體利用率或生體可用率,影響生物利用度的因素很多,包括藥物顆粒的大小、劑型、填充劑的緊密度、賦型劑及生產工藝等,生物利用度是用來評價製劑吸收程度的指標;當藥物以靜脈注射時,它的生物利用度是100%。但是當藥物是以其他方式服用時,它的生物利用度因不完全吸收而下降。
藥物的絕對生物利用度,只要不是靜脈注射,一般都會是少於100%;不同的生理學因素會令藥物在進入體循環前的效益下降。
影響生物利用度的原因如:
● 胃腸道的不良吸收
● 胃酸的破壞
● 肝臟的首渡效應〈藥物經過肝臟或腸黏膜時被代謝失活〉
每一個因素會因應不同的人而有所不同,甚至同一個人在不同時間也有所分別;藥物是否同時與食物食用會影響吸收、與其他藥物同時服用亦會影響吸收,腸的蠕動會改變藥物的分解及影響腸道菌群對藥物的降解度,肝臟的代謝及胃腸道功能,亦會是影響的因素之一。
根據藥物吸收測定和臨床觀察,發現有些藥物劑量相同,藥物效應並不相同,藥物含量不是決定療效的唯一標準;除藥物含量外還應考慮與吸收比率和吸收速率的有關問題,劑型的特性也會有相當的影響,每種不同劑型的崩解速率和溶出速率有很大差別。
延伸閱讀:
發泡錠,小小一顆營養滿分!
鎂 身體協調與平衡的要角
吃還是不吃 維他命C的五個觀念完整告訴你
資料來源:
PDR Health
Bioavailability - Wikipedia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